垃圾分类需要“行动共同体”

麦电网 来源:深圳晚报 2019-11-18

所属频道: 报道 关键词:

中国式碳市场 | 宾晖:全国碳市场建设的上海经验

沙尘来袭!今天的北京让我想起了11年前的一场能源峰会

国网国调中心调度运行处皮俊波:坚持“四个自信” 实现电力

  麦电网讯:近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新闻通气会,会上发布了《生活垃圾分类标志》新版标准,与2008版标准对比可以发现,最新版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,在适用范围、类别构成、图形符号上都进行了不少调整。而且,“全国垃圾分类”小程序即将上线运行。不明白的地方,可以用这个小程序进行查询。


  垃圾分类是时下当之无愧的文明“热词”。在国家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,各城市都在积极推行垃圾分类。随之而来的,“你是什么垃圾”成为了都市生活里的“现实问答”。而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人口流动日渐频繁的趋势下,标准不统一,着实是件烦心事。不同的地方,分法却不一致。很多人在一个地方好不容易养成的分类习惯,到了新的地方还得重新再学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新标准的出台,给垃圾分类提供了一份标准答案。标准立起来,既为各地的地方立法提供参考,也为各地的执行提供了依据。


  虽然当前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,但将视野放向全国,对于众多“围观”的人来说,垃圾分类或许还只是一件大城市的时尚事。目前,中国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。这意味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城市的“新鲜事”,更将成为全国民众的“日常事”。住建部发布垃圾分类统一标准,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出鲜明的信号,垃圾分类,人人都要有意识和行动。


  其实,说起“垃圾分类”,人们已经达成普遍共识。但如何将理念转化为行动,乃至将行动转化为习惯,这才是实施垃圾分类根本性的问题。对于公众个人来说,垃圾分类向来是“知易行难”。个中缘由不难理解,长期以来大部分居民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,都是将垃圾一股脑地扔进垃圾箱。在这个时候规范垃圾分类,显然是一个比较“痛苦”的过程。因此,各城市都要用足智慧,仔细聆听居民心声,促使垃圾分类更顺畅地内化为居民的生活习惯。当前深圳正着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,并创新性地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,其力度和决心可见一斑。而唤起“垃圾分类”全民参与热情,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行动自觉,这是每一座城市都要面对并认真探索的命题。


  正如有人说的,“积习确乎难改,然而积习一旦能改,这个城市会有新的升华。”曾经打包剩菜剩饭被视作“丢面子”,如今“光盘行动”已成为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生活习惯,人人都为之叫好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类似生活文明的进展还有很多。无论是严格的制度规定,还是寓教于乐、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,抑或种种创新性激励举措,目的都在于促使全社会动起来,推动垃圾分类从“脑海中的共识”走向“行动上的自觉”,真正使垃圾分类成为一种“国民日常”。